懷念、感恩、與展望----祝劍韜老師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整理 / 劉正庸

綠蔭環繞,迴廊曲折的強恕

劍韜老師有緣進入強恕讀書,是在民國四十五年夏天,當時祝老師初中畢業後,選擇了離家最近的強恕中學高中部就讀,(步行到學校只需要十分鐘路程),初進入強恕校園時,對新環境有些許陌生,祝老師描繪當時校園的景緻:綠蔭環繞,迴廊曲折,僅有兩排簡樸平房做為教室的校園中,卻透露出一股一般學校少有的溫馨親切氣氛。這使祝老師對自己的選擇增加了信心。開學典禮中,第一次看到了老校長鈕長耀先生,他是一位溫文儒雅,謙和有理的尊長,在開學日聆聽校長訓勉,他向我們說明了「強恕」校名的含意,乃是源自亞聖孟子的盡心篇:「強恕而行,求仁莫近。」之經義,並以更淺近易懂之言加以詮釋,即是「不自恕便是強,不強人便是恕」,自強是用於為學做事的態度,恕人是待人接物的原則。「強恕」二字就是儒家中心思想之所在,以此聖人之言作為弟子們的座右銘。這番諄諄教誨之言,祝老師至今牢記在心。

老校長對待全校學生親切和藹,視學子如同自己的子女,記得在校園中,常可看到一些頑皮的初中小男生,或追逐或嬉鬧,弄得滿身大汗、衣衫污穢,老校長看到了,總是為他們拍拍衣服,叮嚀學生們要小心注意安全不可跌倒。讓學生們感受到老校長真切的關懷,所以強恕學子在此求學,皆有如沐春風之感。

校為家、師為父母、同學為兄弟姐妹

許多強恕畢業的校友都有同感,當大家在強恕求學時,常把學校看作一個大家庭,校長是大家長,老師們就有如我們的父母,同學相處情同兄弟姐妹。記得許多年長的老師們,他們都是因戰亂隻身離家來台,進入強恕任教,有幾位就住在學校宿舍裡(教室後面的一顆二層木造樓房中,位置在今學校後門旁,現已拆除。)他們以校為家,全心教育弟子,學生課業有疑惑,隨時可以前去請益,同時也兼顧注意學生的生活起居,因而師生之間建立了一股濃厚的情感。

親炙名師、一生受益

這些在強恕執教二十餘年的老師,他們大都學識根基深厚、教學經驗豐富,國文老師有宋蟾蔚老師、陶家麟老師、湯念庸老師(強恕校歌的歌詞即為湯老師所做),吳保純老師,總務主任蔣志桐等。吳老師、蔣老師曾是祝老師高一、高二的國文老師,在他們的教導下,許多古文皆是全課背誦,如:〈師說〉、〈岳陽樓記〉、〈出師表〉、〈陳情表〉、〈祭十二郎文〉、〈正氣歌〉、〈赤壁賦〉等二、三十篇文章。這些文章,至今祝老師猶能背誦,深感受益無窮。英文老師則有汪積賢老師(即前副總統連戰夫人連方瑀女士的母親)、王元鑫老師(他曾翻譯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的鉅著《戰爭與和平》一書),數學老師有沈荃達老師(教三角幾何)趙孝山老師(教大代數),沈、趙二位老師後來都是補習界的名師。趙孝山老師原是大陸交通大學的高材生,一副瀟灑倜儻的書生風範,教授數學的方法很靈活,理論運用,演算兼具,講述條理分明,深入淺出。他第一天上課時曾勉勵同學們說:「不論以前數學根基有多差,只要現在上課肯用心聽講,抄寫筆記,回家認真做習題,一定可以突破困境把數學學好。」祝老師遵照著趙老師的話去做,高二兩學期的每次月考數學考試不再是夢魘,並能獲得好成績。後來的大學聯考中,也爭取到不少分數,同時也增加了自己可以學習數理知識的信心。

商志新老師是另一位博學多聞的老師,他博通古今中外的歷史,也熟知中外地理,上課時聲如洪鐘,口若懸河,滔滔不絕,所講述之內容很豐富,條理分明,紀錄下來就是一套完整的筆記。用心聽他的課,必能博多見識,受益良多。當年大學聯考中,強恕學生在史、地兩科考試中均能獲得高分,提高升學率,實在是商老師之功。(商老師於民國五十幾年離開強恕後,任教於淡江文理學院,今之淡江大學。)此外商家堃老師教我們美術,他對中國國畫和西洋水彩畫、油畫方面皆有高深的造詣,對於美學教育的提倡與平衡知識教育帶給學生的壓力方面,提供了很好的調節作用。後來民國五十幾年時,知名女畫家梁丹丰老師,也曾在本校執教多年(那時我已回到母校強恕校書),至今本校大禮堂「敦說堂」中所懸掛的國父孫中山先生遺像,就是梁丹丰老師的大作。另外尚有教體育的吳克成老師,教初中部數學的高弼老師和尹祖烈老師,他們都是教學認真,令人難忘的老師。尤其尹老師更是令人印象深刻,他面相濃眉大眼,面貌看來有點兇,上課時,常見他手執一快二尺的戒尺,頗令那些活潑頑皮的小男生望之生畏,但尹老師的板子其實是惕勵學生者多,體罰者少。所以老校長曾經說尹老師是「強盜面孔,菩薩心腸。」大家聽了不覺莞爾。

蛻變更新

劍韜老師在強恕度過了愉快而充實的三年高中生活,畢業後考進東吳大學中文系,民國五十二年畢業,五十三年即回到母校任教、退休,至今已經過了近四十餘年。祝老師也回憶道:「這期間學校經歷了許多變化,教室由幾間木造平房改建成了鋼筋水泥的大樓,校園南邊的鐵路在三十多年前拆除了,原來的道路現在變成了車水馬龍的汀州路,學校大門也由同安街二十八巷底遷到了汀州路上,校門經幾次修建,更軒敞美觀了。校內的硬體軟體設備不斷更新。學校為了適應外在環境的變遷,除普通科外,六O年代又增加了職業類科,以加強職業技能教育,為國家社會培育了許多有用的人才。近年來又增設美工科,以及綜合高中,使學校的教學更加多元化和富有彈性。」

儒家精神,直道而行

古人說:「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」,教育是國家的根本大業,要想國家富強康樂,永續發展,必須從教育著手。教育工作者是擔任著傳承文化的任務,所傳授的思想觀念和指導方向,都深深影響下一代。所以復興中華文化,就要從提倡發揚儒家恕道精神著手。恕德學園在兩岸發展,正式把儒家的中國思想-「忠恕」之道的種子撥種在民族幼苗和青年學子的心中,希望在未來不斷地灌溉和耕耘下,能生根、發芽、成長茁壯,讓中華文化的精髓-孔子的「仁」、孟子的「義」,重新成為社會的主流思想,固有的倫理道德能發揚光大。劍韜老師勉勵學園的全體教育工作者扛起責無旁貸的神聖使命,共同努力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shsinfosc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